世界气象日

首页 > 气象科普 > 世界气象日

2023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
日期:2023-06-19 浏览量:10455

 

为纪念第63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学会围绕2023年世界气象日主题“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面向社会公众,发挥气象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的作用,汇集各方资源,努力创新气象科普的内容与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气象科普主题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世界气象日期间,中国气象学会组织全国各级气象学会、全国科普气象教育基地,开展线下+线上主题科普活动,受益人群近60万人次。

一、组织中国气象局园区开放日活动

(1)组织中国气象局园区开放

配合中国气象局制订2023年中国气象局在京单位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方案,并在3月18日组织中国气象局园区开放日活动,包括园区整体活动设计与布置,园区环境与氛围营造,气象科普互动体验区、设备展示区、科普宣传区的搭建,气象科普舞台剧的策划,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启动仪式气象科普宣传青年志愿服务启动等工作,为中国气象局园区开放活动提供坚实保障。


(2)搭建科普宣传区,解读世界气象日主题
中国气象局园区开放日当天,设置了气象科普咨询展台,累计发放2023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折页、《知识就是力量》气象专刊、《扭转气候临界点青年行动指南》、鼠标垫、移车提示卡等科普宣传材料万余份,向公众普及和解读相关气象科学知识。

(3)气象科普产品DIY和VR体验
在中国气象局园区开放活动现场互动展区,中国气象学会开展了气象科普产品展示及DIY制作活动。孩子们在现场比拼组装风云气象卫星模型、人影飞机模型、地球拼图以及涂色气象符号帆布袋。活动共举办了六场,每场10个小朋友开展长达1小时的拼装比赛,学会提供了100多份免费科普产品,以实现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时候,了解产品对应的气象科学知识,真正让活动寓教于乐。同时,互动区还设置了VR体验区,让孩子们在体验的同时,了解遇见台风、暴雨、沙城暴等极端灾害天气时,如何保护自己,预防灾害发生。

(4)气象科普小剧场

在中国气象局园区开放现场设置气象科普小剧场,组织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北京十二中附属实验小学和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分校气象社团的成员们,演出《诗云词雨》《嘟嘟气象小镇历险记》和《霸王行动》等剧目,其中,《嘟嘟气象小镇历险记》展现了学生对气象防灾减灾和低碳出行的认知,受到中国气象局领导的肯定与赞扬。

二、举办第十届全国气象科普系列报告会,增强气象科普品牌活动影响力

中国气象学会连续十年在世界气象日期间举办全国气象科普系列报告会。围绕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开展气象科普走进中科馆大讲堂、“大手拉小手”气象科普进校园等活动,联合北京等23个省(区、市)气象学会共同举办第十届全国气象科普系列报告会,讲座共计开展36场,惠及人群32.5万余人次。

(1)中国科技馆大讲堂主题报告:气候变化与双碳
联合中国科技馆和《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邀请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博士,走进中国科技馆大讲堂为青少年做题为“气候变化与双碳”的科普讲座,讲座从“碳”的前身今世、地球气候真的发生变化了吗、气候变化有什么后果、为什么要提出“双碳”目标、我们能做什么等方面给社会公众讲述关于气候变化与双碳的故事。引导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进一步理解人类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就决定了什么样的未来。低碳转型是气候变化应对行动的重要举措,“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实现。青少年是未来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应从小做到低碳生活,迎接碳中和的未来世界。活动在寇享学术、北京时间和知识就是力量微博等平台直播,吸引了近6万人次收看。

(2)校园气象专题科普报告:气候变化状态与扭转气候临界点行动
气象科普进校园是助力青少年获取气象知识,激发青少年关注气象的重要途径。3月23日,邀请了国家气候中心周兵研究员做题为“气候变化状态与扭转气候临界点行动”的科普报告。举办此次专题讲座旨在助力推动零碳未来,呼吁紧急转型避免气候灾难,特别希望青年人发挥零碳主力军作用,扭转或延缓气候临界点。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一百多所大中小学校的学生们参加。

第十届全国气象科普系列报告会


(3)联合全国省级气象学会开展科普讲座
联合北京、河北、天津、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青海、宁夏、青岛、宁波等23个省(区、市)气象学会,围绕2023年世界气象日主题“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举办了34场线上线下气象科普讲座。通过开展讲座,激发青少年对气象科学的热爱,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提高公众气象防灾减灾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与能力。活动惠及人群26.5万人次。

三、开展第七届校园气象科学展评活动,培养气象科学精神

针对全国中小学生,以气象播报秀和气象科幻故事的形式,开展以“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为主题的第七届校园气象科学展评活动。本次活动与主流媒体合作,通过拓宽宣传渠道,进一步增强活动的影响力。活动共征集作品528份,其中气象播报秀275份,气象科幻故事253份,世界气象日期间组织专家共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作品175份,并将获奖作品在“气象e新”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展示。

四、开展线上气象活动,丰富线上科普模式

(1)3月18-26日,联合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利用“小e气象”小程序,开展“你好呀,气象日”随手拍笑脸活动,鼓励大家在气象日期间用微笑记录收获的喜悦,传递每一个值得被铭记的瞬间。3月18日,随手拍笑脸活动在中国气象局园区开放日正式启动,园区内设置了5个拍照打卡地,吸引参观者拍照打卡,留下最美笑脸。
活动期间共有49家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参与,征集到两千余份作品,累计近七千个点赞量,前50名个人荣获“最美笑脸”奖。

(2)“小e气象”小程序自搭建以来,为我会和全国各级省学会开展气象主题有奖竞答活动提供了平台。世界气象日期间,学会联合相关单位,针对社会公众,再次通过微信小程序“小e气象”开展以“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为主题的气象知识有奖专题竞答活动,活动为期一周。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共吸引社会公众8万余人次,举办比赛近万场。

五、联合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开展“云上科普馆”展示活动

学会与中国天气网合作,在3·23专题平台开展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云上科普馆”集中汇聚和宣传展示活动,推出气象日“云端参观”和“各地风采”等线上展示活动。活动共收到45个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上传的相关素材,呈现世界气象日活动第一现场。此外,12家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360全景展示内容还在中国天气网特别服务专题“2023世界气象日: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上线,公众可通过在线观看的形式游览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六、支持多地联动开展气象科普活动

3月14日,在中国气象学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下,新疆、湖北、安徽、河南四省(区)气象学会和全国100多所中小学校,开展跨省、跨部门大型气象科普直播活动。活动线上线下收看近6万人次,点赞量近20万次,为广大中小学生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气象科普盛宴。

多地联动开展气象科普活动


中国气象学会秘书长王金星为此次活动做了开场寄语,呼吁大家要更加关注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和水资源保护的行动中来,共同建设更有力量、更加安全、更为美好的蓝色地球。希望参加活动的同学们能够更加关注气象,重视科学,让气象知识和科学精神陪伴大家的成长。


多地联动开展气象科普活动

直播活动中,主持人带领大家云游了湖北、安徽、河南、新疆的多处气象科普基地,领略别具特色的气象文化与气象景观。活动依次观摩了湖北武汉光谷第十小学的“二十四节气农耕课程”及学生劳动种植实践活动,河南兰考气象公园的古人“二十四节气”景观,安徽黄山高山气象博物馆和黄山气象站的“观天人”风采和气象景观,新疆温泉县天文气象科普园利用太阳磁场望远镜开展的太阳观测活动。在互动环节,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阜阳市东清小学和滁州市醉翁小学在线上与全国各地的同学们进行了学习分享交流。此次直播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各省优质科普资源共享,促进气象科普工作向中小学延伸,让参与者获得全新的科普体验,受到一致好评。

七、筹措、共享科普资源,为活动开展保驾护航

(1)世界气象日期间,学会围绕“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的主题开发相关的主题折页、科普挂图、科普展架以及文创用品等,充分发挥学会科普宣传品网上商城平台优势,面向全国各级省学会、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和中小学校进行分享,提供更多世界气象日科普资源包。世界气象日期间,累计发送气象科普产品近6万件,提供科普资源下载350余次,受到相关单位的赞扬和好评。

(2)策划《知识就是力量》3.23主题专刊
中国气象学会与《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合作,继续推出3?23主题专刊。全刊囊括了卷首语、开篇语、风云变幻 气象万千;当“生命之源”遇上气候变化;竺可桢曲线:揭秘中国近5000年气候变迁;火山爆发——气候变化的“插曲”;天气舞台上的“多面手”:副热带高压;守信代表:信风;“帮倒忙”的风——风切变;风从海上来;不止黄沙漫天——沙尘暴的自述;少年气象科学家养成记;气象科学家的科研日常之南极科考;气象科学家的科研日常之巅峰科考共12篇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带领读者一起乘风破浪,听大咖们娓娓道来天气、气候和水中的科学奥秘。主题专刊在世界气象日期间发放到全国各地,用于开展气象科普活动。

八、搭建气象科普宣传青年志愿者服务平台

响应中国气象局党组发布实施“青春奋进新征程”气象青年干部培养提升工程,中国气象学会搭建气象科普宣传青年志愿者服务平台。在世界气象日启动仪式上,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协、科技部等部门领导共同宣布气象科普宣传青年志愿服务平台正式启用,鼓励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气象科普宣传志愿服务活动,扩大气象科普宣传青年志愿者队伍,为气象科普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九、利用新媒体平台,多渠道宣传世界气象日

围绕世界气象日主题,通过“气象e新”微信公众号、“气象e新”微博号、“气象e新”视频号推送气象科普视频50条,图文34条,浏览量9万余人次;通过图片直播平台对中国气象局园区开放日盛况进行直播,浏览量6万余人次;联合相关单位,通过“气象e新”视频号对“中科馆大讲堂”等科普活动进行直播,实时观看人数达6500人次。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401400179 京ICP备09060741号-2
版权所有 :中国气象学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