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气象学会2004年工作总结及2005年工作计划
2004.11.25
2003年,广东省气象学会在省气象局党组、省科协的领导和中国气象学会的指导下,在各理事单位和广大会员的支持、关心和配合下,按照学会理事会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坚持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为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宗旨, 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努力开展学会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2004年工作总结
1.学术交流活动
按照学会理事会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年底召开“省气象学会九届二次理事会暨第五届全省青年气象学术研讨会”。在本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庄旭东主任的主持下,筹备工作于8月开始,截止至11月20日,大会共收到论文110多篇, 范绍佳副理事长于11月25日主持召开了专家审稿会议,从中选出 65篇论文作为大会交流。会议定于12月26~28日在广东台山召开,会议规模130余人,会议拟评选出 15 篇优秀论文。
为了加强与周边省份气象科技工作者的交流,由本会主办的“华南地区气象学术交流会”于4月1-2日在广州番禺雷达站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是来自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厦门四省(区)一市气象局的业务骨干和主管业务的局领导共80多人。本会副理事长范绍佳主持会议,理事长李明经致开幕词,广东省气象局局长余勇在开幕式上作重要讲话,福建省气象局局长杨维生、广西区气象局副局长姚才、海南省气象局副局长徐友光和厦门市气象局副局长魏应植分别在开幕式上作了讲话。
本次会议共收到征文100余篇,安排会议交流41篇。大会交流的论文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与会代表认真交流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及业务技术经验,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
2004年10月18-21日,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在北京召开,本会与中国气象学会“天气极地气象学委员会”、“台风委员会”合办的第四分会场,以170多篇文章居九个分会场之首,分会场主席为:陈联寿、李明经、端义宏。本会秘书处积极组织征文,推荐会议主持人和大会报告论文,本会理事长李明经主持了分会场开幕式。
11月8日,由本会承办、由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中山大学、广东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热带与海洋气象学委员会和美国美华海洋大气学会联合主办的“热带天气气候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隆重开幕,来自海内外约200多名学者专家出席大会,组委会主席、广东省气象局局长余勇致开幕词,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中国气象局代表巢清尘副司长、中山大学李适宇院长、美华海洋大气学会代表杨崧在开幕式分别致词,开幕式由会议秘书长、广东省气象局局长助理梁建茵主持。本次会议是本地区针对热带天气气候举办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261篇。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黄荣辉、吴国雄、李崇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泰国的Virulh Sa-yakanit教授、国际欧亚科学院(IEAS)院士赵思雄、美国的刘家铭等作大会主题报告。另外在4个专题会场同时安排12个国家和地区以及13省市共197名专家作专题学术报告。
此外,本会各位理事积极组织各理事单位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例如常务理事黄江辉、毛夏组织本单位的气象业务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并编印了论文集,尤其是梁建茵副理事长,在热带所里基本上每周组织1场学术报告会。
2.气象科普宣传活动
组织开展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信息时代的天气、气候和水”。省局对于开展纪念今年世界气象日活动非常重视,为了更好地开展庆祝活动,省局和学会联合发文布置各市、县气象部门围绕主题,结合宣传《气象法》、《气象预报发布与刊播管理办法》、《广东省气象管理规定》、《广东省防御雷电灾害管理规定》,举行形式多样的纪念和宣传活动。省局和气象学会主要的活动有:举办台站开放活动;电视、电话和网络宣传等;邀请广州市民到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全程观摩实时接收气象卫星接收的情况。
省局在3月20日举行了台站开放活动,开放的单位主要有:广东省气象台、影视中心、专业台、电信台、装备中心和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学会组织了上百名干部职工放弃了假日的休息,接待了数千名关心气象工作的群众。参加台站开放活动的同志热情高涨,向来访者介绍了气象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气象预报的制作过程,散发了大量的气象科普材料,省、市电视台和电台、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新闻单位到现场采访,并陆续在电视台和报纸上作了报道。
在省局和学会的组织下,各市气象局均举办了纪念世界气象日报告会或座谈会,邀请各级党政、人大部门和新闻媒体参加;均在当地报纸开辟专版登载纪念世界气象日宣传文章;均在当地电视台、电台播发纪念讲话和各种宣传文章;
学会秘书处在主管局长和办公室的领导和协调下制定了各项活动的方案和准备了宣传资料,并组织有关人员一一落实。
今年省局决定在广州多普勒雷达基地建设“广东省气象科普馆”,该科普馆充分运用声、光、电技术来显示气象科学原理,并依托气象现代化业务系统,集趣味性与可参与性于一体。为此省局成立了建馆领导小组、谈判小组和工作小组,学会秘书处承担了工作小组的主要任务。“广东省气象科普馆”于8月下旬初步建成,该科普馆的建成将为广州市的中小学生提供第二课堂和成为普通市民开展科普活动的场所。
学会于2004年7月18—24日在肇庆举办了全省青少年气象夏令营。这是第二十三届全国青少年气象夏令营的广东分营。本届夏令营的主题是:“历史文化与生态气候”。本次夏令营的营员和辅导员共100人。本次夏令营得到了肇庆、汕头、东莞、佛山、南海气象局的大力支持。通过组织气象夏令营营员参观气象台、观测站, 气象知识竞赛等活动,向中学生营员普及气象科学知识,培养他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念和能力,增强青少年们对气象工作的感性认识。
学会秘书处于6月份配合肇庆市气象局在端州中学建成了“肇庆市青少年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3.期刊编辑工作
由本会主办的中级科技期刊《广东气象》,在编辑部和编委会的共同努力下,保持了期刊的按期出版发行。编辑部去年底2位编辑通过考试获得了科技期刊编辑上岗证,今年10月份又有1位编辑获得了编辑上岗证,从而使得《广东气象》顺利通过了今年省新闻出版局按新要求进行的年检。《广东气象》编辑部自觉接受省新闻出版局的管理,积极参加学习、报送报表和样刊。现在《广东气象》的社会知名度逐年增加,社会影响不断扩大,除本省气象部门、气象学会的会员单位积极投稿外,周边省份也多有气象工作者投稿本刊。《广东气象》非常注意围绕省局的重点业务工作安排稿件,今年共出版4期正刊,1期增刊,2本文集。
4.学会建设及其他工作
去年底学会改选了理事会,今年1月份完成了广东省气象学会各专业委员会的组建工作;按照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和省民政厅的有关要求,今年3月份组织完成了广东省民政厅、广东省技术监督局有关的社会团体年度检查工作;4月份向省科协报送《广东省科协年鉴》“广东省气象学会”的文稿;完成广东省科协有关省级学会网络数据管理系统的资料编写工作;6月份组织推荐4篇文章申报“广东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组织推荐2个单位申报“中国气象局2002、2003年度气象科技扶贫奖”;
国务院今年第412号令规定,转变2项气象行政审批项目的管理方式,从2004年7月1日起,防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包括防雷检测技术人员资格和防雷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认定,由省气象学会实行自律管理;施放气球作业人员资格认定由省级和设区的市气象学会实行自律管理。在省局法规处的指导下,学会于8月底举办了第一期《广东省施放气球资格证》培训班,各市共有27人参加了本次培训。培训的内容为施放气球的有关法律法规、施放气球操作规范、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等。通过培训班的学习,学员们了解到有关规定并认识到要严格遵守,同时掌握了从事施放气球作业的安全要求和操作规程。
年内共组织召开4次学会常务理事会和组织召开了学会第九届第1次理事会。
对照省气象学会章程的个人会员条件,经过认真审查,积极吸收科技工作者加入省气象学会。
二、2005年工作计划
1、配合省气象局组织“3.23”世界气象日纪念宣传活动;
2、配合省气象局组织“全国科技活动周”气象科普宣传活动;
3、组织举办中国气象学会“热带与海洋气象学委员会”年会;
4、组织举办“广东省气象学会九届三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
5、协助开展 “华南地区气象学术交流会”的广东省会员的征文工作;
6、组织各专业委员会举办学术报告会、交流会;
7、继续做好《广东气象》的编辑出版工作;
8、做好参加第24届全国青少年气象夏令营的工作;
9、召开全省气象学会秘书长会议,研讨“防雷和施放气球资格证认定”的工作,交流工作经验,布置“3.23”工作;
10、完成省局、省科协、中国气象学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