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山东气象学会在省局党组、省科协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气象学会的精心指导下,围绕省委省政府和全省气象工作的大局,团结带动气象学会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综合性、多样性的学术研讨活动,参与决策咨询、政策建议和项目论证,开展行之有效的科学宣传普及活动,注重全面加强学会自身建设,提升学会的能力,圆满地完成了理事会赋予的各项任务,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组织建设
充分发挥理事会的领导作用,召开多次常务理事会和专业委员会主任会议总结工作、部署任务、商讨发展。
2月,召开山东气象学会常务理事会2013年第1次会议,选举并通过向中国气象学会推荐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名单。
9月,召开山东气象学会常务理事会2013年第2次会议,推荐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名单和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单。
11月,召开山东气象学会常务理事会2013年第3次会议,审议通过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计划,审议通过“山东省防雷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资格管理办法”修改意见。
9月,根据省民政厅、省科协“关于组织社会组织参加评估试点的通知”要求。召开山东气象学会专业委员会主任会议要求各专业委员会全面总结2011、2012年工作总结,收集2011、2012年以来举办活动照片、学术活动日程等能证明开展活动的材料。学会成立评估材料编写组,理事长、副理事长出任组长、副组长,秘书处成员全体参加。经过加班加点,按时完成山东气象学会评估材料,上报学会评估工作办公室。目前准备学会评估报告实地检查材料、汇报PPT,迎接评估专家组实地检查。
11月,召开山东气象学会专业委员会主任会议总结2013年工作,提出2014年工作计划,进行2013年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工作。
中共山东气象学会支部近1年来,认真贯彻执行《中共山东省科协党组关于加强所属省级学会党建工作的意见(试行)》,精心谋划党建工作思路。特别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支部成员按照上级要求和有关部署,认真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章、党的十八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有关辅导学习材料,进一步提高了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认识,并积极撰写学习体会,谋划学会今后发展思路。在深入学习、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认真查找了个人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了存在的思想根源,并提出了整改的思路和措施。
围绕学会中心任务和促进业务工作,支部对学会大事如“参加社会组织参加评估试点工作等”都认真讨论方案,协调解决各种问题。
另外3月按照省民政厅和省科协的要求,完成了2012年社会团体年检和机构代码年审等工作。
二、积极开展学术活动
学术交流是学会的根本任务,学会在繁荣学术交流、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山东气象学会通过积极组织广大会员参与并充分发挥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全年各级学会及专业委员会共举办各种培训班、学术交流、学术讲座和报告会,共计50余次,受益人次千余人。
(一)组织举办参加大型学术活动
2013年8月举行大型学术报告会,邀请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气象系终身教授邹晓蕾教授作“卫星资料在数值预报和业务预报中的直接应用”、美国海洋大气局卫星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曹长勇博士作“美国新一代极轨卫星成像系统VIIRS- Performance, data quality, and applications. ”、美国海洋大气局卫星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詹习武博士作“土壤湿度的卫星遥感及其在农业干旱监测上的应用” 三场高水平学术报告,通过全省视频会商系统向全省气象部门直播,近500名科研业务人员收益,进一步开阔了视野。
组织开展中国气象学会2013年年会征文活动,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创新驱动发展,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共设18个分会场和1个专题报告会。于9月组织全省50余名气象科技人员赴南京参加该年会。
9月,下文组织山东气象学会2013年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各市气象学会、各理事单位认真参加征文活动,应征论文165篇。学会秘书处组织有关专家对应征论文进行评审,评选出山东气象学会2013年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7篇,二等奖33篇,三等奖50篇。即将编撰优秀学术论文集,并下发各市气象学会、各理事单位。
(二)发挥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广泛开展学术交流
4月25日,雷电专业委员会举办了防雷技术规范宣贯暨雷击风险评估系统培训班,来自全省防雷专业技术岗位的50多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培训班邀请了国家标准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的主要起草人蔡振新正研级高工进行授课。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全省防雷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加深对国家标准的理解,提高了防雷人员业务素质。雷电专业委员会主任到威海凤林学校、崮山中学、泊于中学和桥头小学开展“山东省青少年科普报告百校行走进威海”活动科普讲座;派出技术专家到省劳动就业训练中心进行防雷知识讲座,到长清区对50多家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进行了防雷安全知识讲座,提高了青少年及相关人员的防雷减灾意识,增强了防范能力。
农业气象专业委员会积极服务“三农”,为使农业气象服务信息及时传递到广大农村、农民,积极与媒体联系,召开“春播作物适宜始播期、冬小麦适宜播种期预报”等新闻通报会,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形式为我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全力做好气象保障工作。每周定期与省广播电台现代乡村“一周天气早知道”栏目进行农业气象连线,分析上周气象条件对大田及设施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农业生产关注重点,提醒各地因地制宜安排好农事。
大气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专业委员会9月13日上午举办学术报告会,邀请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姚展予研究员进行“人工增雨效果检验技术及应用”学术报告。姚研究员就人工增雨效果物理检验、统计检验的技术方法和国外开展的人工增雨试验效果及我国在效果检验方面的工作展望等内容进行了专题讲座。派会员到德国进行了微波辐射计方面的技术培训学习。
海洋水文气象专业委员会6月24日至25日承办气溶胶与亚洲季风相互作用专题研讨会,来自气科院、地环所、中科院化学所以及南京大学、兰州大学、山东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近四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探讨交流了气溶胶的气候与环境效应尤其是与亚洲季风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大气探测与装备专业委员会2013年4月举办全省大气探测与装备学术技术交流活动,共征集学术论文12篇,其中:评选出优秀论文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2篇,优秀奖7篇。积极参与了“5.20世界计量日”的宣传,通过向社会公众开放计量检定实验室、发放宣传材料、短信公告等方式,向社会各界广泛开展计量知识的普及,受到省计量主管部门(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气象信息技术委员会于8月29日组织气象信息网络业务研讨会,市级气象信息网络技术人员、省气象信息中心技术人员20人参加研讨,大家明确了现有气象信息网络业务规章制度中需要完善和加强的内容,对目前气象信息网络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建议,为气象信息系统的建设积累经验。
气候学专业委员会积极做好十艺节的气象服务保障工作,撰写了济南等6站8~10月的气候概况,分析了气温、降水等气候特征。制作、印刷了《山东省气候基本概况手册》,统计了全省及各地市的基本要素数据,提供给全省气象业务单位和省政府及有关部门。
天气专业委员会11月与省环保厅的技术人员就我省的空气质量预报进行了交流。对全省各地市气象台相关人员开展了集合预报系统的业务培训。
气象传媒技术专业委员会两本科普图书2013年5月通过国家气象局评议专家的评议,入选优秀科普作品建议名单。
气象软科学专业委员会积极组织已列入中国气象局2013年度气象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气象防灾减灾应急服务系统管理标准化研究”、“适应国家改革的高效率公共气象服务模式研究”开展研究工作,按时完成研究任务。
(三)完成《山东气象》刊物编辑发行任务
学会与气象科研所共同举办的刊物《山东气象》,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首批入编及上网期刊。本年度完成四期季刊编辑出版工作,共刊载天气气候、大气探测、信息网络、雷电防护等研究论文、技术总结等共100余篇,稿件的质量不断提高。
三、科普宣传
学会抓住3.23世界气象日、全国科普日、全国减灾日等契机,大力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宣传气象灾害的防御知识、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倡导公众低碳生活、健康生活、绿色生活理念,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全年各级气象学会及各专业委员会共计开展活动约53次,参加活动约1110多人次,受益公众达5万余人,发放的宣传材料约10余万份。
(一)认真组织开展2013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学会围绕2013年世界气象日主题“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庆祝世界天气监视网50周年 ”,面向广大市民开展了气象科普知识咨询、气象科技服务推广,公共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等主体活动;普及气象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积极宣传气象服务对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方面的作用,引导公众关心、理解和应用气象,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3年2月19日山东省气象局、 山东气象学会下发“关于组织做好2013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的通知”,对全省各级气象部门组织开展纪念活动提出总体要求,3月初与省局联合制定了《山东省气象局2013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方案》,确定3月24日为全省气象台站统一开放日,同步开展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筹备期间,通过山东气象网站、山东卫视等媒体和手机短信等形式,将纪念活动信息广而告之,吸引社会公众踊跃参加。
3月24日上午,山东省气象局防灾减灾办公楼前人潮涌动,上午10点,就迎来近千名“气象迷”。 山东卫视小记者现场接受了中国气象频道记者的采访。“一是为了增长气象科普知识。二是为了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气象、热爱气象。”小记者李磊讲起来一板一眼,头头是道。
移动气象台、移动雷达车、火箭发射架、手持电子测风仪等先进气象设备与广大市民实现了零接触。气象台业务大平面、气象科普馆开门纳客,获了市民首肯。《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气象报世界气象日专版、气象知识杂志、科普光盘等资料现场发放,气象专家在现场开展咨询,满足广大市民对气象科普知识的需求。
3月23日,济南“大客厅”——泉城广场彩旗飘扬,人潮涌动。山东省气象局、山东气象学会、济南市气象局隆重举办纪念3?23世界气象日活动。 设计制作气象科普宣传彩页30000份,在纪念活动现场向群众发放,展出气象防灾减灾图版16块。各市县局也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各市气象学会也同步开展了大型宣传活动。
省卫视(综合、农科、公共频道)、齐鲁电视台、济南电视台等重要媒体均对纪念日活动进行了报道,并刊发大量气象科普类稿件。
(二)开展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活动
5月10日,山东省防灾减灾委联合济南市人民政府,在泉城广场举办“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学会参加了“防灾减灾日图片展”共展出气象防灾减灾图版16块,向公众展示气象灾害风险、防灾减灾知识,激发了公众和游人的兴趣和热情,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
9月11日,山东省气象学会组织气象专家来到德州市武城县李家户镇大集上,摆开展台,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气象专家在现场向农民群众发放了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材料1000余份,并耐心为解答农民朋友解答了有关气象知识及气象灾害出现时的防御常识。气象专家带来的科普知识,使现场的群众受益匪浅,还走进农户蔬菜大棚,指导生产。学会还为李家户镇及省气象局扶贫帮扶的4个村采购《如何应对气象灾害》14张挂图5套,二十四节气、大气奥秘多媒体光盘5套 、农村生产气象灾害应急避险常识、农村生活气象灾害应急避险常识科普书籍100本,帮助他们建设科普宣传室。对此中国气象局网站、中国气象报进行报道。
(四)开展科普日宣传活动
省科协组织的主题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山东,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的山东省暨济南市201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9月12日在济南市泉城广场正式启动。启动式现场,学会展出气象防灾减灾展板16块,发放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材料1000余份,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倡导健康生活理念。
(五)“山东省青少年科普专家团” 科普报告
学会向省科协推荐的“山东省青少年科普专家团”5名成员参加省科协和省教育厅举办的山东青少年科普报告百校行活动,一年中青少年科普专家团的5名气象专家从4月份到11月走进省内7个地市,把他们精心制作的天气预报、防雷、气象减灾防灾、极端天气、雾霾、人工影响天气等十余个科普课件,向35个乡村学校普及气象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专家通过讲解、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为全省2万余名中小学生进行了气象科普教育和气象科普宣传。
四、履行社会职能
学会已连续十年开展了全省防雷资格的认定工作。11月19日,在济南举办了“2013年山东省防雷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定”考试,有近355人次参加考试,12月将进行资格证书的发放工作。资格认定工作包括:网上公告考试通知,接受报名,考试资格确认,准考证发放,考试课室安排,法规处、监审处、学会派员监考,在监审处法规处的监督下评卷与分数登录,公布考试通过人员名单,核发《防雷工程资格证书》等环节;整个防雷资格认定过程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
4月学会分别在济南、青岛组织举办2次全省防雷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培训和延续换证工作,共有510人参加了培训。雷电专业委员会组织举办了雷击风险评估技术培训班,会员单位90余人次参加培训。
2013年省级学会能力提升培训班上,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王春秋讲话中特别提到了“山东气象学会承担的防雷检测技术、防雷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认定工作为学会拓展职能亮点工作之一”
五、创新工作
根据中国科协、省科协“关于组织开展中小城镇气象致灾问题调研的通知”要求,学会组织会员,调研收集有关资料,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撰写完成了“需高度关注中小城镇强降水致灾问题”调研报告报省科协,省科协以科技工作者建议形式报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及中国科协,省长郭树清在《关于高度关注中小城镇强降水致灾问题的建议》一文上批示,山东城镇防洪能力较为薄弱,关键是排水抗灾设施要统筹规划,系统配套,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省气象局、水利厅、国土资源局等部门要进行研究,指定牵头单位负责,加强中小城镇强降水致灾防御工作。 副省长孙伟批示,建议省住建厅牵头水利厅、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全力配合,共同做好此项工作。
建设厅组织召开落实省长批示座谈会,拟提出落实意见。11月此建议获省科协优秀建议一等奖。中国科协网站进行了报道。
六、问题和不足
协调各专业委员会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学术交流活动还不够活跃;
指导基层科普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期刊采编方式落后。
|